4000-150-558

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黄梅戏

时间:2023-12-29上一篇 |下一篇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艺术名家严凤英】

 

严凤英,女,乳名鸿六,1930年4月13日出生于安庆市,安徽桐城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回原籍桐城罗岭乡。幼年在田间劳作,学会许多山歌民谣。12岁背着家人拜严云高为师学唱黄梅戏,15岁参加业余演出,族规不容欲加罪,乃离家出走正式搭班,不久竟以艺名“凤英”蜚声桐城、怀宁乡镇,1946年饮誉安庆。盛名罹祸,在恶势力逼迫下严凤英流落芜湖、南京,曾学京剧习歌舞藉以为生。1951年3月严凤英回安庆重返黄梅戏舞台。1952年参加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习。1952年11月在黄梅戏赴上海市的演出中主演《兰桥会》《打猪草》和《柳树井》,使她脱颖而出赢得赞誉。自1953年4月调来本院后,主演过大小五十多个剧目,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黄梅戏的艺术珍品,她在八年当中拍摄过四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夫妻观灯》《女驸马》《牛郎织女》,她因在《天仙配》中扮演七仙女而获文化部颁发之金质奖章,并先后获华东区及安徽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严凤英是从业学艺于建国前,而立业成熟于建国后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演员的杰出代表。他的歌唱与表演纯朴真实,出色而又本色,艺术光彩深寓于质朴自然之中。她师承传统,博采众长,对黄梅戏的舞台艺术的革新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